广财学子走进广州老街巷 ——“蒲策”传音实践团越秀区大东街道
7月13日,广东财经大学“蒲策”传音实践团广州四队走进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道,以“让助学政策入民心,为学子追梦添助力”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团队通过“摊位宣讲+发放宣传手册+互动答疑”的组合拳,把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政策送到街坊家门口,让条文变故事、让政策有温度。
在摊位停留:将“助学政策”放心上
实践团在专门设立的助学政策宣传摊位上,向社区街坊们讲解助学政策。摊位上摆满了宣传手册,实践团成员主动向带孩子的阿姨递上宣传册,讲解国家助学贷款可覆盖学费、住宿费,就学阶段政府贴息。见阿姨担忧申请繁琐,队员们把宣传手册翻到对应页,用“一张图+一句话”拆解流程:
“贷款额度本专科最高1万元/年,研究生最高2万元/年,读书期间利息国家全包,毕业5年后开始还,最长可还22年。”
“励志奖学金5000元,和助学金不冲突,符合条件就能同时拿。”
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原本皱眉的阿姨舒展了神情:“原来手续不麻烦,学校及户籍所在社区还能帮忙,这下放心了!”
街坊们踊跃提问,从政策条件到材料细节,队员们耐心回应。街坊们临走时拿着宣传册,纷纷表示以前对助学政策不太了解,现在听了队员们的讲解,心里清楚多了,也更有信心能让孩子安心上学。
到摊位瞧瞧:听“小老师”讲助学理
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助学政策则为众多学子铺就筑梦阶梯。实践团“小老师”先拿出了资助政策手册,指着上面的内容对围绕过来的学生说:“助学政策种类多,像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就是为了帮大家解决学费、生活费难题。”并举例说明:广东省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继续在基层单位工作满1年以上,可向服务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人社部门提交申请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
不仅如此,实践团成员们也针对学生们最关心的“申请获批时长”“助学资金数额”等问题,开启问答抽奖环节。队员们手持宣传手册,对来到摊位面前的学生说:“只要答对就能抽奖,奖品虽小,助学知识才是‘大宝藏’。”学生们踊跃答题,答题间,原本晦涩的政策条款,化作轻松易懂的知识,深入人心。互动显示,通过“讲解+问答抽奖”的形式,学生们对助学政策从“听过”变成“懂行”。这场摊位上的宣讲,使助学政策从冰冷的文字变为学生们口中能传播、心里能记住的“助学密码”,助力更多青春逐梦人。
进街区走访:听“老街坊”讲社区事
社区治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多元力量的参与给街区注入新动力。广州四队在助学政策宣传摊位上与街坊亲切交流,深入了解街道上助学政策的落实情况。街坊们踊跃发言,围绕政策申请便捷性、宣传方式优化等方面畅所欲言,为实践团提供了丰富的一手反馈。后续,实践团成员们会收集并整理所获得的建议,重点标注高频诉求和创新提议,协助街道优化政策宣传和服务流程,真正做到“政策找人、服务到家”,让每一份助学资源都能精准触达需要的家庭。